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凯发k8官方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凯发k8官方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作者:教研科 时间:2021-12-30 点击数:

一、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定位

本专业瞄准国家生态文明、海洋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及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立足粤港澳湾区建设,面向南海,海纳厚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海洋渔业资源开发、评估与管理等专业知识技能,在渔业产业、科教和管理等领域服务渔业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引领华南同类专业,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应用研究型专业。

2.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胜任海洋渔业及相关领域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1 思想品德优良,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

2.2 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掌握渔业生产技能与渔具设计、渔业资源养护、渔业信息和渔业管理等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渔业科学研究基础,具备从事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养护、设施渔业工程设计、渔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知识体系与应用技能;

2.3具有国际视野,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 培养规格:

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3-8年;总学分:165

按规定修读完培养方案各模块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限选)课需按专业的指定要求修读;达到学士学位要求的全学程平均学分绩点2.0及以上。

学生毕业时应当具备以下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1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生物、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外语等基础理论知识,奠定坚实知识拓展、自我提升的能力基础,理解并能够针对性地提出渔业生产、研究、管理、养护中的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解决方案。

3.2问题分析能力

能够应用数学、海洋科学和水产科学的基本原理,具有较好的识别、表达、批判性思维能力,并通过文献分析渔业开发与资源养护中的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1 具有扎实的生物学、渔业资源学、生态环境科学、现代信息科学等支撑专业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及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

2)掌握渔业资源养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理论,具备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理论知识从事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理论研究、生态渔业工程设计与评估的实践应用能力。

3.3设计/开发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解决方案

能够基于海洋生态系统中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知识体系下阐明海洋渔业技术原理、提出生态修复或可持续利用的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国家标准/规范和行业标准的渔业管理、利用或及增殖养护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和统筹规划能力。

1 基于渔业种群生物学特征、渔具捕捞特性、海洋生态环境、渔业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能够设计渔业管理、利用或增殖养护操作体系;

2)基于渔业捕捞生产技术流程和渔船、渔业法律法规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从事海洋渔业生态型渔具设计及休闲渔业等相关的生产、管理能力。

3.4科学研究能力

能够基于水产科学与生态学原理开展渔业资源变动机理研究与渔业资源科学养护,具备从事渔业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能力,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3.5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生态渔业工程、渔业资源养护和渔业管理等问题,开发、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掌握前沿文献查阅技能和经典数据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调查实践和工程设计能力,包括对复杂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3.6渔业管理与社会

以专业基础知识体系为支撑,具备渔业管理、渔业资源调查、渔业资源评估、渔业资源增殖、以及渔业捕捞等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技能,掌握海洋渔业所涉及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能够基于水产学、海洋学、生态学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和评价渔业捕捞和渔业管理问题的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3.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将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应用于渔业管理,并基于专业知识体系为产业发展与规划提供可行性建议。将专业知识技能运用于解决近岸海洋工程建设、人类活动及捕捞生产与渔业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能够科学评价人类活动对对环境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8职业规范

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正确的个人价值取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扎根渔业基层、服务地方渔业,为渔业健康发展奉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9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团队中承担负责人或团队成员角色,具备较强的协作、组织和管理能力;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和劳动锻炼,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有从事相关专业的体素技能和身心素质,具备必备的劳动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3.10沟通能力

能够就渔业利用与管理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公平竞争与合作意识,并能够在多元文化包容下的开展积极交流。

3.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现代海洋渔业行业所涉及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理解并掌握海洋渔业资源评估和渔业资源管理所涉及的原理和决策方法,并能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管理中予以应用;

(2) 理解并掌握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所涉及的原理和决策方法,并能在近海渔业资源养护中予以应用;

(3) 理解并掌握海洋渔业捕捞和网具设计、制造、应用原理与方法,并能在海洋渔业生产中予以应用。

3.12 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不断自我提升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的基本能力。

4. 课程体系

4.1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一级学科:水产学,海洋科学;二级学科:捕捞学,渔业资源,海洋生物学

专业核心课程:动物生物学,鱼类分类学,渔业资源生物学、渔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渔场学、渔具渔法学、渔具材料与工艺学、渔业资源增殖学、鱼类行为学。

专业特色课程:水化学,海洋牧场,渔政管理学,大数据与渔业信息技术,渔业资源调查技术,国际渔业进展,海洋法与渔业法规

4.2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海洋动物生物学调查实习,渔业资源实习,渔业生态与环境调查实习,渔具工艺与装配实习,休闲渔业实习,安全实训与航海模拟实习,捕捞生产实习,增殖工程与海洋牧场实习,渔业管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4.3主要专业实验

鱼类分类学实验,渔具材料与工艺学实验,航海学实操,鱼类行为学实验,渔业资源生物学实验,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实验,渔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海洋环境调查与监测实验。

4.4 课程结构比例表


表(一)

体系

学分数

学分比(%

学时数

实验实践学时

/占总学时比%

(含

验)

思想政治理论课

必修

15.0

9.1

278

24.0/0.7

通识教育课

必修

22.5

13.6

474

126.0/3.7

任选

13.0

7.9

224

0/0.0

专业基础课

必修

24.0

14.5

384

16.0/0.5

专业课

必修

30.5

18.5

488

48.0/1.4

限选

11.5

7.0

184

24.0/0.7

专业任选

10.0

6.1

160

24.0/0.7

小计

126.5

76.7(实践学分占比6.7%

2192

262/7.7

实践教学

通识实践与创新训练

必修

7.0

4.2

352

352/10.3

教学实验与实训

必修

5.0

3.0

160

160/4.7

课程与专业实习

必修

19.5

11.8

429

429/12.6

毕业实习与论文(设计)

必修

7.0

4.2

280

280/8.2

小计

38.5

23.3(实践学分占比23.3%

1221

1221/35.8

合计

165

实践学分占比30%

3413

1483/43.5










5.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老师14名(教授3名,副教授8名,具博士学位13名),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2人;广东海洋大学南海学者2人。具海外留学、进修经历的教师10人,获批省级教学团队1个。

6.教学条件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家级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学院和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水产)平台,共建有13个国家、省(部)、市厅级教学科研平台,包括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1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各类实验平台仪器总值8,000万元,实验室面积20,000 m2,校内外实习实验基地20余单位。

二、培养特色

本专业设立于1935年,专业向海而生,依渔而兴。该专业已具备完整的“本--博”人才培养体系,近5年来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全国大学生水产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本科生进实验室等项目培养200余名本专业学生,成绩斐然。

三、合作交流

与台湾海洋大学、东卡罗莱纳大学(美国)、迪肯大学(澳大利亚)、东京海洋大学(日本)、香港中文大学等20余所(国)境外高校,以及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40多所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保持合作,建立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协同育人机制。与中农发集团、中国水产总公司、通威股份公司、海大集团、大北农集团等国内外著名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合作,引领产业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端渔业人才。推进与国外著名高校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实施:与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建立联合培养五年制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即国内学习3年,东卡罗莱纳大学学习2年,获广东海洋大学学士学位、东卡罗莱纳大学硕士学位;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建立基于学分减免的本科双学士合作项目,即国内学习2年,国外学习2年,同时获广东海洋大学和迪肯大学学士学位。

四、社会服务

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以暑期实践、大学生夏令营等方式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将海洋渔业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带到渔港、渔村;将依法护渔的理念贯彻给各地渔业管理人员;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及国内外各类竞赛项目,以战代训,以赛代练,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能力,使学生懂得公平竞争与合作,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就业现状与前景

世界渔业看中国,中国渔业看广东。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压减内陆和近海捕捞强度,科学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区域,建设海洋牧场和渔港经济区,打造海外渔业综合服务基地。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渔业是现代农业和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渔业大有可为。在国家海洋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海洋蓝色粮仓建设和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专业设立于建校之初的1935年,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完整授予权,为国家远洋渔业观察员、国内外渔业资源管理、生态与环境工程、休闲渔业、海洋工程与环境影响评价等行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中国树立负责任渔业大国形象做出了应有贡献。近3年,本科生就业率100%,留学深造、水产行业从业率66%,每年均有本科生获得研究生免试推荐资格,留学深造达40%,多名学生就读英国斯特灵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河海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大学、厦门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等知名高校。


地址:广东省 湛江市 邮政编码:524088

广东海洋大学教务部编制

网站地图